· 罗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乾。 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越海:越过海洋。
  • 霜天:指寒冷的天气。
  • 辞韬:辞去隐匿,指不再隐藏。
  • 野草乾:野草干燥。
  • 俊通:英俊且通达。
  • 司隶职:古代官职,负责监察。
  • 严奉:严格遵守。
  • 武夫官:武官。
  • 眼恶:眼睛锐利。
  • 藏蜂:比喻隐藏的危险。
  • 心粗:心思粗犷。
  • 逐物殚:追逐物质至极。
  • 脂腻足:油脂充足。
  • 驱遣:驱使,派遣。

翻译

穿越海洋,在寒冷的傍晚,不再隐藏于干燥的野草中。 英俊且通达,担任监察之职,严格遵守武官的职责。 眼睛锐利,能洞察隐藏的危险,心思粗犷,追逐物质至极。 近来油脂充足,即使驱使也不觉得困难。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只鹰的形象,通过“越海霜天暮”和“辞韬野草乾”展现了鹰的勇敢和自由。诗中“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表达了鹰的责任感和忠诚。后两句“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则突出了鹰的敏锐和野心。最后,“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暗示了鹰的强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整体上,诗歌通过对鹰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罗隐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