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妇辞
东邻采桑妇,西邻养蚕女,年年役役为蚕苦。桐花如雪麦如云,鸣鸠醉椹叫春雨。
踏踏登竹梯,山烟锁春树。不管乌台湿红雾,妾家有夫事犁锄,妾家有子尚啼饥。
春蚕满筐尚望叶,儿啼索食夫已归。前年养蚕不熟叶,私债未偿眉暗蹙。
去年养蚕丝已空,打门又被官税促。今年养蚕嫁小姑,催妆要作红罗襦。
妾身依旧只裙布,寒灯补破聊庇躯。蚕兮蚕兮汝知否,安得茧成大如斗。
妾生恨不逢成周,治世春风桑五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役役:形容辛苦劳作的样子。
- 桐花:桐树开的花,通常在春天。
- 鸣鸠:斑鸠,春天常鸣叫。
- 椹(shèn):桑树的果实。
- 乌台:指官府,这里可能指官府的税收。
- 湿红雾:形容官府的压迫气氛。
- 事犁锄:从事农耕。
- 索食:要求食物。
- 不熟叶:指桑叶不充足,蚕无法充分生长。
- 眉暗蹙:皱眉,表示忧愁。
- 打门:敲门,这里指官府来收税。
- 催妆:催促女子准备嫁妆。
- 红罗襦:红色的丝绸上衣,嫁妆之一。
- 裙布:粗布裙,指简朴的衣着。
- 成周:指周朝的盛世,这里比喻理想中的社会。
- 春风桑五亩:春风和煦,桑树茂盛,五亩桑田是理想中的生活场景。
翻译
东边的邻居是采桑的妇人,西边的邻居是养蚕的女子,她们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只为养蚕而受苦。桐树的花像雪一样白,麦田像云一样绿,斑鸠在春雨中醉饮桑椹的汁液。
她们踏着竹梯登上山坡,山间的烟雾笼罩着春天的树木。她们不顾官府的压迫和红雾般的湿气,我家里有丈夫在耕田,我家里有孩子还在哭着要吃的。
春天蚕儿满筐,还盼着桑叶,孩子哭着要吃的时候,丈夫已经回来了。前年养的蚕因为桑叶不足没有长成,私债还没还清,眉头紧锁。
去年养的蚕丝已经用尽,官府又来敲门催税。今年养蚕的钱用来嫁小姑,催促她准备嫁妆,要制作红色的丝绸上衣。
而我依旧穿着简朴的粗布裙,寒灯下补破衣服,勉强遮体。蚕啊蚕,你知道吗,我多么希望你能结出如斗大的茧。
我恨自己没有生在周朝的盛世,那时春风和煦,桑树茂盛,五亩桑田是理想中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东邻西舍的蚕妇和养蚕女的生活,展现了她们艰辛的劳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桐花如雪麦如云”,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同时,通过对蚕妇家庭生活的细腻描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官府的压迫,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元代农村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