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春游曲

· 马臻
堂堂复堂堂,画鹢谁家郎?绣旌鸳颈冷,膳府鸾刀光。 倾椒注桂邀流芳,楚腰络索闻悬珰。箜篌急响如相恼,岸头折尽忘忧草。 黄金惯积自媒身,随肩满席惟嗔老。牙签万轴齿不拈,孟客何宾迹如扫。 柳绵扑扑乘风吹,花翎小鸟啼诉谁。玉郎沈醉晚未醒,春光去矣犹不知。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画鹢(yì):古代船头画有鹢鸟的船,这里指装饰华丽的船。
  • 膳府:指厨房或烹饪的地方。
  • 鸾刀: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刀。
  • 倾椒注桂:指用花椒和肉桂等香料调制的酒。
  • 楚腰:指细腰,这里形容女子身材苗条。
  • 络索:指女子身上的装饰品。
  • 悬珰:悬挂的耳饰。
  • 箜篌(kōng 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忘忧草:即萱草,古人认为可以忘却忧愁。
  • 自媒身:自我推荐,这里指自我炫耀。
  • 随肩满席:形容人多拥挤。
  • 牙签万轴:形容书籍众多。
  • 孟客:指宾客。
  • 花翎:指鸟类的羽毛。
  • 沈醉:沉醉。

翻译

华丽的船只一艘接一艘,那是谁家的少年郎?绣旗在冷风中飘扬,厨房中鸾刀闪着光。 他们倾倒香料调制的酒,邀请香气四溢,女子细腰上装饰着悬珰,随着箜篌急促的响声,仿佛在恼怒。 岸边忘忧草被折尽,黄金堆积如山,自我炫耀,席间人满为患,只因老者而嗔怒。 万卷书籍不曾翻阅,宾客如孟子般无迹可寻。 柳絮随风扑扑地飞,小鸟啼叫,不知在向谁诉说。 玉郎沉醉未醒,春光已逝,他却浑然不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湖中游船上的繁华景象,通过对华丽船只、美食、音乐和人群的描绘,展现了元代贵族生活的奢华与浮躁。诗中“画鹢”、“绣旌”、“鸾刀”等词语,形象地勾勒出了游船的富丽堂皇。而“倾椒注桂”、“楚腰络索”则进一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宴会上的美食和美女。后半部分则通过“忘忧草”、“牙签万轴”等意象,暗示了这种生活的空虚和无意义。最后,“玉郎沈醉晚未醒,春光去矣犹不知”更是深刻地讽刺了那些沉溺于享乐、不知时光流逝的人。

马臻

元人,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少慕陶弘景之为人,著道士服,隐居西湖之滨。工画花鸟山水。善诗,多豪逸俊迈之气。有《霞外诗集》。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