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六月旦日记异

六月朔旦味攀天,我梦蝴蝶悄翻翻。 一声惊览不可执,铿然有物随我前。 阴风萧萧榻震动,褰崔一咤声寂然。 向空抹漆无所视,堂上呼灯人自眠。 一生学道心勿动,养气未取决先贤。 元忠昔日鬼移休,厅然之下凡三迁。 稚圭卧内见首视,金带忽置城头边。 二公名德余不及,鬼嵌揶揄空自娄。 神奸无复照金鼎,偷儿何了衰青颤。 二端是否吁莫产,一夕他卒嗟何缘。 吟哦款断纸窗白,山寺风雨鸣钟悬。 起来搔道空四壁,温薪龟娥愁炊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辰六月旦日:壬辰年六月初一。
  • 攀天:指梦境中的高远之境。
  • 蝴蝶悄翻翻:形容梦中蝴蝶轻盈飞舞的样子。
  • 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 褰崔:揭开帷幕。
  • 咤声:大声呼喊。
  • 抹漆:形容视线模糊,如同涂了漆一般。
  • 养气:修炼内功,培养内在的精气神。
  • 元忠:人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忠诚之士。
  • 鬼移休:鬼神移动,停止。
  • 稚圭:人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文人。
  • 金带:金色的带子,可能象征着权力或荣誉。
  • 揶揄:嘲笑,戏弄。
  • 神奸:指奸诈的神灵。
  • 照金鼎:照耀在金鼎上,金鼎常用来象征国家的权力和尊贵。
  • 衰青颤:形容颜色暗淡,颤抖。
  • 二端:两种极端或对立的情况。
  • 一夕他卒:一夜之间,他人去世。
  • 搔道:抓挠道路,形容焦虑不安。
  • 温薪龟娥:温暖的柴火和龟形的锅,指简陋的生活条件。
  • 炊烟:做饭时升起的烟雾,常用来象征家庭生活。

翻译

六月初一的早晨,我在梦中攀登天空,梦见蝴蝶轻盈地飞舞。突然一声惊响,无法捉摸,铿锵有力的声音随我而来。阴风呼啸,床榻震动,我揭开帷幕大声呼喊,声音却突然消失。向空中望去,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堂上的灯火已熄,人们各自安睡。我一生修炼道心,保持内心的平静,尚未决定是否追随先贤。元忠昔日的鬼神移动已经停止,突然之间,凡间发生了三次变迁。稚圭在卧室内被人看见首级,金色的带子突然出现在城头。这两位名士的德行我无法企及,鬼神空自嘲笑。奸诈的神灵不再照耀金鼎,偷儿也衰败了,青色的颤抖。两种极端的情况是否会出现,一夜之间,他人去世,令人叹息无缘。我在风雨中吟咏,纸窗透出白光,山寺的风雨中钟声鸣响。我起身抓挠道路,四壁空空,温暖的柴火和龟形的锅,炊烟袅袅,生活困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经历了一系列梦境和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人生变迁和命运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道义追求的坚持。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