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六月旦日记异

六月朔旦昧爽天,我梦蝴蝶飞翻翻。 一声惊觉不可执,铿然有物堕我前。 阴风萧萧榻震动,褰帷一咤声寂然。 向空抹漆无所睹,堂上呼灯人自眠。 一生学道心勿动,养气未敢轻先贤。 元忠昔日鬼移床,厅庑之下凡三迁。 稚圭卧内见匕首,金带忽置城头边。 二公名德余不及,鬼贼揶揄空自怜。 神奸无复照金鼎,偷儿何暇哀青毡。 二端是否吁莫辨,一夕仓卒嗟何缘。 吟哦未断纸窗白,山寺风雨鸣钟悬。 起来搔首空四壁,湿薪灶婢愁炊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辰: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六月朔旦:六月初一的早晨。
  • 昧爽:天刚亮,黎明时分。
  • 蝴蝶:一种昆虫,常被用作梦境的象征。
  • 铿然: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 褰帷:拉开帷幕。
  • :大声呼喝。
  • 抹漆:涂抹漆料,这里指试图看清黑暗中的事物。
  • 养气:修炼心性,保持内心的平和。
  • 先贤:已故的贤人。
  • 元忠:人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忠臣。
  • 厅庑:厅堂和廊房。
  • 稚圭:人名,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文人。
  • 匕首:短剑,常用于暗杀。
  • 金带:金色的腰带,象征高贵。
  • 名德:名声和德行。
  • 揶揄:嘲笑,戏弄。
  • 神奸:指鬼神或奸诈之人。
  • 金鼎:古代用于烹饪的铜鼎,常用于象征国家或权力。
  • 青毡:青色的毡子,常用于比喻清贫或旧物。
  • 二端:两种极端或对立的情况。
  • 吁莫辨:叹息无法辨别。
  • 仓卒:匆忙,急促。
  • 搔首:抓头,表示困惑或焦虑。
  • 灶婢:厨房的女仆。

翻译

六月初一的黎明,我在梦中像蝴蝶一样翻飞。一声惊醒,无法捉摸,突然有东西在我面前坠落。阴风萧萧,床榻震动,我拉开帷幕大声呼喝,声音却突然消失。向空中试图看清,却一无所见,堂上的人呼唤灯火,自己却已入睡。我一生学道,心境未曾动摇,养气不敢轻视先贤。元忠昔日的鬼魂移动床榻,厅堂之下经历了三次变迁。稚圭的卧室内见到匕首,金带忽然出现在城头。两位先生的名声和德行我无法企及,鬼神嘲笑我只能自怜。神奸不再照耀金鼎,小偷也无暇哀悼青毡。两种极端的情况无法辨别,一夜之间仓促叹息,不知何故。吟咏未断,纸窗已白,山寺的风雨中钟声悬鸣。起身抓头,空望四壁,厨房的女仆为炊烟发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六月初一的黎明时分经历的一系列梦境和现实的交织。诗中通过梦境的蝴蝶、惊醒时的坠物、阴风和床榻的震动等元素,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紧张的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学道和养气的坚持,以及对先贤的敬仰。同时,通过提及历史人物元忠和稚圭的故事,诗人展现了对名德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诗的结尾,诗人从梦境中醒来,面对现实的困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