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戏柬江进之

少年作客时,浸浸慕若长。 干旄络长衢,一呵已神往。 前者为吴令,始复羡游客。 觉彼白衫宽,恨我腰带窄。 今日过吴下,客来官已了。 从头细忖量,客比官较好。 客是一尺雪,官是一窟尘。 欲得客兼势,同年作王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浸浸:渐渐地。
  • 若长:如长辈。
  • 干旄: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 :缠绕,这里指飘扬。
  • 长衢:长街。
  • 一呵:一声叹息。
  • 神往:心神向往。
  • 白衫:古代士人的便服。
  • 腰带窄:形容身体瘦削,这里指生活拮据。
  • 吴下:指吴地,今江苏一带。
  • 一窟尘:比喻官场的污浊。
  • 同年:同一年。
  • 王人:指官员。

翻译

少年时作为客人,渐渐地羡慕那些长辈。 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飘扬在长街上,一声叹息已让我心神向往。 之前作为吴地的县令,开始又羡慕那些游客。 觉得他们的白衫宽松,恨自己的腰带窄小。 今天经过吴地,客人来了,官职已经结束。 从头细细思量,客人比官员好。 客人像是一尺洁白的雪,官员像是一窟污浊的尘。 想要得到客人的自由和官员的权势,同一年成为官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少年时的羡慕、做官时的羡慕以及官职结束后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运用了“一尺雪”与“一窟尘”的鲜明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客人自由纯洁与官员污浊束缚的不同生活状态。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希望兼得自由与权势的愿望,但也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