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满井

出东门子城,古道二五折。 破石蹶荒丘,云是故元碣。 烧柳发柔条,卧槎吐红节。 石沟注涓水,寒鉴泻空洁。 燕女竞游骖,罗袜带春雪。 梅花堆鬋髻,波影动文缬。 青山酣远客,新鸟困啼舌。 红尘视此地,如秽与迷迭。 汲泉烹一杯,肺腑沁香冽。 不惜看频频,可消奔竞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ué):踏,踩。
  • (jié):古代的石碑。
  • (chá):树枝,这里指枯树枝。
  • (xié):织物上的花纹。
  • 鬋髻 (jiǎn jì):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髻。
  • 迷迭 (mí dié):一种香草,这里比喻世俗的纷扰。

翻译

从东门出城,沿着曲折的古道行走,经过二五个转弯。 踏过破石和荒丘,据说那里是古代元朝的石碑。 烧焦的柳树发出柔嫩的新枝,卧倒的枯树枝吐露出红色的节痕。 石沟中流淌着细小的水流,清澈的水面如同一面寒镜,倒映着天空的洁净。 燕地的女子们竞相骑马出游,她们的罗袜上仿佛带着春天的雪。 梅花堆积在她们的发髻上,水波的影子在织物上摇曳出美丽的花纹。 远方的客人沉醉于这青山之中,新生的鸟儿困倦地啼叫。 在这片红尘中看这里,如同看到了污秽与世俗的纷扰。 汲取泉水煮一杯茶,让肺腑都沁入清香。 不介意频频来此欣赏,可以消除奔波竞逐的烦恼。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游历满井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古道、荒丘、柳树、枯枝等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自然的静谧与生机。诗中“燕女竞游骖,罗袜带春雪”等句,生动描绘了当地女子的生活情态,增添了诗意。后段通过对比红尘与满井的清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