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道中晚望

东风吹绽红亭树,独上高原愁日暮。 可怜骊马啼下尘,吹作游人眼中雾。 青山渐高日渐低,荒园冻雀一声啼。 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骊马:黑色的马。
  • 三归台: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历史遗迹。
  • 项羽坟: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墓地。

翻译

东风轻拂,吹开了红亭旁的树木,我独自登上高原,望着日落时分心生忧愁。 可怜那黑色的马在蹄下扬起尘土,被风吹起,仿佛成了游人眼中的迷雾。 青山逐渐显得高大,而太阳渐渐西沉,荒园中一只冻僵的雀鸟发出一声啼鸣。 三归台旁的古老石碑已被岁月淹没,项羽坟前的石马似乎在悲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东阿道中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感。通过“东风吹绽红亭树”和“独上高原愁日暮”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时光流逝的哀愁。诗中“骊马啼下尘”与“游人眼中雾”的比喻,巧妙地将马蹄扬起的尘土比作游人眼中的迷雾,增添了诗意的朦胧美。结尾处的“三归台畔古碑没,项羽坟头石马嘶”则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抒发了对往昔英雄的怀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