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公历哪一年需要根据上下文推断。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岭右: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
- 杜工部秦州杂咏:指唐代诗人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的一系列诗。
- 怅然:形容心情失落、不快。
-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时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 馀:同“余”,剩余。
- 白骨:指战乱或灾难后遗留的尸骨,象征战争的残酷。
- 岭峤:指岭南的山脉。
- 黄沙:沙漠中的沙子,这里指荒凉之地。
- 短袷:短衣,袷(qiā)是一种短衣。
- 飞甍:飞檐,指建筑的屋檐翘起,这里指建筑物的破败。
- 旧家:指旧时的家园或家族。
- 檿丝:檿(yǎn)是一种植物,其丝可制弓弦,这里指弓弦。
- 鸣镝:发射的箭,镝(dí)是箭头。
- 骏足:指骏马。
- 注坡斜:指马匹在斜坡上奔驰。
- 濒海:靠近海边。
- 风涛地:指海边的风浪之地。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 浪誇:轻率地夸耀。
翻译
在丁亥年的仲春,我从岭南归来,暂时停留在故乡的园中。读到杜甫在秦州所作的杂咏,心中感到失落和不快,于是用同样的韵脚写下了这首诗。
中原地区还留有战乱后的白骨,岭南的山脉也变成了荒凉的黄沙之地。人们开始制作新的短衣,而旧时的家园和家族已经破败不堪。弓弦发出急促的响声,骏马在斜坡上奔驰。靠近海边的风浪之地,不应该轻率地夸耀那些大型战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通过对中原和岭南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的深切感受。诗中“白骨”和“黄沙”形象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荒凉,而“短袷从新制,飞甪散旧家”则反映了战后人们生活的变迁和家园的破败。最后两句提醒人们不要轻率夸耀武力,暗示了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具体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时代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
陈邦彦的其他作品
- 《 去冬寇陷吉安诸孝廉自公车南还者弃舟走他道间关仅达而余姻家冯介孚步自东崖轻舟径度余闻而壮之兹道出螺川览观形势想见夙昔经行之处可谓知兵矣因赋所怀以质介孚 》 —— [ 明 ] 陈邦彦
- 《 奉新署中赠冯调冶且以为别 》 —— [ 明 ] 陈邦彦
- 《 奉新署中赠冯调冶且以为别 》 —— [ 明 ] 陈邦彦
- 《 旅舍读壁间诗和者四人皆以重阳为感何此时独多客游耶余过此于重阳亦近矣漫书二绝和之后之大夫君子亦将有感于斯言 》 —— [ 明 ] 陈邦彦
- 《 韶州旅舍书壁 》 —— [ 明 ] 陈邦彦
- 《 旅怀次林子同韵 其三 》 —— [ 明 ] 陈邦彦
- 《 奉新署中赠冯调冶且以为别 》 —— [ 明 ] 陈邦彦
- 《 南上述怀 》 —— [ 明 ] 陈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