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甲子叛兵犯广州师大溃将失律也慨然赋之以纪其事

· 陈履
世步逢多难,真遗玉食忧。 连环当日计,借箸几人筹。 共睹车前辙,谁从野外谋。 鲸波犹恶甚,病客未销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岁甲子:指某一年的甲子年。
  • 叛兵:反叛的军队。
  • 广州:地名,今广东省省会。
  • 师大溃:军队大规模溃败。
  • 将失律:将领失去纪律,指指挥失误。
  • 慨然:感慨的样子。
  • 世步:时代的步伐,指时局。
  • 多难:多灾多难。
  • 玉食:珍贵的食物,比喻国家的安危。
  • 连环:连续不断。
  • 借箸:借用筷子,比喻出谋划策。
  • :筹划,计划。
  • 车前辙:车前的痕迹,比喻已有的经验或教训。
  • 野外谋:在野外谋划,指未曾预料的情况。
  • 鲸波:巨大的波浪,比喻巨大的困难或危机。
  • 病客:生病的旅客,这里指诗人自己。
  • 销愁:消除忧愁。

翻译

时逢甲子年,叛乱的军队侵犯广州,军队大规模溃败,将领指挥失误。我感慨地写下这首诗来记录这件事。

时代的步伐遇到了多灾多难,国家的安危令人忧虑。 曾经连续不断的计划,有多少人借用筷子来筹划。 大家都看到了车前的痕迹,但谁能在野外谋划呢? 巨大的波浪依然凶猛,我这个生病的旅客还未能消除忧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时期广州遭受叛军侵袭的严峻局势,以及诗人对此深感忧虑的心情。诗中,“世步逢多难”一句,既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后文通过对“连环计”、“借箸筹”等军事策略的提及,以及对“车前辙”与“野外谋”的对比,揭示了战事中的无奈与困境。最后,“鲸波犹恶甚,病客未销愁”则以自然景象比喻战乱的残酷,同时抒发了诗人个人的忧愁与无力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

陈履

明广东东莞人,字德基,原名天泽。隆庆五年进士。历知蒲圻、休宁、崇德知县,官至广西按察副使,兵备苍梧。致仕后日以吟咏为事。有《悬榻斋稿》。 ► 2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