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道中苦雨

我行循秋意,朝朝率西浒。 入山本自深,况复穿林薮。 谁携南浦云,尽作东乡雨。 弥旬见伏阴,每旦风雷怒。 岩阿少剩藏,烟霭相倾吐。 幽壑染黄精,疑是千山乳。 万象纷凄其,历乱谁堪主。 柳懒如欲眠,竹醉犹解舞。 山鸟无一飞,山人多闭户。 谁怜万里客,独行何踽踽。 所嗟行路难,雨行倍辛苦。 目断岭南峰,迷离安可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率西浒:沿着西边的岸边。
  • 林薮:树林和草丛。
  • 南浦云:指南方的云。
  • 弥旬:满十天。
  • 伏阴:指阴雨天气。
  • 岩阿:山岩的凹陷处。
  • 烟霭:轻烟和雾气。
  • 黄精:一种植物,这里形容山壑被雨水染黄。
  • 千山乳:形容山中的泉水或雨水像乳汁一样。
  • 万象: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凄其:凄凉的样子。
  • 历乱:杂乱无序。
  • 柳懒:形容柳树因雨而显得懒散。
  • 竹醉:形容竹子在雨中摇曳,如同醉酒。
  • 山鸟:山中的鸟。
  • 山人:山中的居民。
  • 闭户:关门,指不出门。
  • 万里客:远行的旅人。
  • 踽踽:孤独行走的样子。
  • 岭南峰:指南方的山峰。
  • 迷离:模糊不清。

翻译

我沿着秋天的气息行走,每天沿着西边的岸边。进入深山,更穿越了树林和草丛。是谁带来了南方的云,全都化作了东乡的雨。满十天都见到了阴雨天气,每天早晨风雷都显得异常愤怒。山岩的凹陷处几乎没有剩余的藏身之地,轻烟和雾气相互倾吐。幽深的山壑被雨水染成了黄色,看起来像是千山中的乳汁。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显得凄凉,杂乱无序,谁又能主宰这一切呢?柳树懒散得好像要睡觉,竹子在雨中摇曳,如同醉酒中跳舞。山中的鸟没有一只飞翔,山中的居民大多闭门不出。谁会怜悯那远行的旅人,孤独地行走。所叹息的是行路的艰难,雨中行走更是倍加辛苦。目光所及,南方的山峰模糊不清,难以数清。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东乡道中遭遇连绵阴雨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的凄凉与孤独的旅人形象,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南浦云”、“东乡雨”、“岩阿”、“黄精”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雨中山行的画面。同时,通过对柳树、竹子等植物的描写,以及山鸟和山人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