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四主
沙陀父子初不利,欲向朝廷输夙志。
墨敕朝传起雁门,收复长安功靡二。
每抱孤忠辄受疑,此生此节终难弃。
吾家勿效此曹为,馀恨独留三矢畀。
远大儿成燕鼎移,画日臣来僧宝至。
梁首未函窃帝名,老奴漫洒为唐泪。
百战多年始渡河,自矜十指何容易。
李天下优名可为,敬新磨批颊谁忌。
发陵无罪有伶官,平蜀遭屠繇阉寺。
石桥悲涕空彷徨,兴教灰肌凭乐器。
河北令公闻难入,同家尚许国无异。
每夕焚香祝圣人,不谓胡入明此意。
可怜鹰视复称兵,遂使螟蛉终覆嗣。
民间徒敛背胸财,卿辈勿言心胆坠。
玄武楼中避石郎,山前山后归夷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沙陀: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这里指后唐的建立者李克用。
- 墨敕:皇帝亲笔写的诏书。
- 雁门:地名,今山西省代县一带。
- 靡二:无二,无比。
- 孤忠:忠诚而孤独。
- 三矢畀:三支箭,这里象征着李克用的遗愿。
- 燕鼎移:指政权更迭。
- 画日臣:指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的官员。
- 梁首未函:指梁朝的灭亡,首级未被封存。
- 老奴:自谦之词,指自己。
- 李天下:指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
- 敬新磨:人名,后唐的一位官员。
- 批颊:打耳光。
- 发陵无罪:指挖掘陵墓而无罪。
- 伶官:指宫廷中的乐师。
- 平蜀遭屠:指平定蜀地后遭到屠杀。
- 繇阉寺:指宦官。
- 石桥悲涕:指在石桥上的悲伤。
- 兴教灰肌:指兴教寺的毁灭。
- 河北令公:指河北地区的官员。
- 焚香祝圣人:指祈祷。
- 鹰视:比喻目光锐利。
- 螟蛉终覆嗣:比喻无能的继承人导致家族衰败。
- 背胸财:指民间的财富。
- 玄武楼:地名,指后唐的都城洛阳。
- 石郎:指石敬瑭,后晋的建立者。
翻译
沙陀族的父子起初并不顺利,他们想要向朝廷表达长久以来的志向。皇帝亲笔写的诏书早晨从雁门传来,收复长安的功绩无与伦比。他们常常怀抱着孤独的忠诚却总是受到怀疑,但他们的忠诚和节操始终难以放弃。我们家不要效仿这些人的行为,只留下三支箭的遗憾。儿子们的远大志向使燕国的政权更迭,朝廷中的重要官员也来了。梁朝的灭亡,首级未被封存,我这个老奴徒然为唐朝流泪。经过多年的百战才渡过黄河,自夸十指是多么容易。李存勖以“李天下”为名,敬新磨打耳光又有谁忌讳。挖掘陵墓无罪,平定蜀地后遭到屠杀,这都是因为宦官。在石桥上悲伤地哭泣,兴教寺的毁灭只能依靠乐器来纪念。河北的官员听说难民进入,同家的人也允许国家没有异样。每晚焚香祈祷圣人,没想到胡人也能明白这一点。可怜的是,锐利的目光再次发动战争,最终使得无能的继承人导致家族衰败。民间只是徒劳地积累财富,你们这些官员不要说心胆已坠。在玄武楼中躲避石敬瑭,山前山后都归于夷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后唐四位君主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忠诚、孤独、功绩和遗憾。诗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如“三矢畀”象征李克用的遗愿,“燕鼎移”象征政权更迭,“老奴”自谦之词表达了对唐朝的深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忠诚和节操的赞美,以及对家族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个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