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洲

江神发幻思,十里金沙变。 白波荡琳球,云灿复霞溅。 头头螺甲青,点点妖唇茜。 殷殷玛瑙云,丝丝交背面。 风沙谁刻画,霜雪几陶炼。 暴精万馀年,今始叹光绚。 乡人陋莫知,骚客远难见。 付之蛮贾儿,凿火激流电。 辟如倾国人,埋没在乡县。 灵壁与将乐,下质得高荐。 荔枝未登科,百果争娇艳。 开卷读云林,续作石潭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幻思:奇异的想象。
  • 金沙:指江边的沙子,因其色泽金黄而得名。
  • 琳球:美玉,这里比喻水波的晶莹剔透。
  • 妖唇茜:形容沙石的颜色鲜艳如红唇。
  • 殷殷:形容云彩浓密。
  • 玛瑙云:比喻云彩如玛瑙般美丽。
  • 暴精:长时间的风化作用。
  • 骚客:指文人墨客。
  • 蛮贾儿:指当地的商人。
  • 灵壁:地名,以产石著名。
  • 将乐:地名,也以产石著名。
  • 荔枝未登科:比喻美好的事物还未被发现或认可。
  • 云林:指云雾缭绕的林间。

翻译

江神展开奇异的想象,使得十里江边的沙子变成了金色。 白色的波浪荡漾着,如同晶莹的美玉,云彩灿烂如霞,水花四溅。 沙石的颜色鲜艳如红唇,云彩浓密如玛瑙,丝丝缕缕交织着。 风沙和霜雪是如何刻画和陶炼这些沙石的呢? 经过万年的风化作用,今天终于赞叹其光彩夺目。 当地的乡人对此并不了解,远方的文人墨客也难以见到。 这些美景只能交给当地的商人,他们在凿火和激流中寻找电光石火。 就像倾国倾城的美人,被埋没在乡县之中。 灵壁和将乐的石头,虽然质地不高,却得到了高度推荐。 就像荔枝还未被认可,其他百果却在争奇斗艳。 打开书卷,读到云林的描写,继续写下石潭的传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江边沙石的奇异美景,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时间的沉淀。诗中“江神发幻思,十里金沙变”开篇即引人入胜,将江边的沙石赋予了神话色彩。后文通过对沙石颜色和形态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风沙、霜雪作用的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乡土文化的思考。结尾处的“荔枝未登科,百果争娇艳”则巧妙地以荔枝为喻,暗示了美好事物被埋没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乡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的愿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