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辰: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这里具体指哪一年需要结合历史背景。
- 避地:躲避战乱或灾难的地方。
- 马鞍山:山名,具体位置需结合历史地理。
- 治一枝未就:指在山中修建居所尚未完成。
- 兹春闻儆:今年春天听到了警报或警示。
- 前址:原来的地方。
- 搆栖:搭建住所。
- 竹室团幽白:用竹子搭建的房间,显得幽静而明亮。
- 荆篱:用荆棘编制的篱笆。
- 照耀:光芒照射。
- 晓岫:早晨的山峰。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物外:世俗之外。
- 冥机:深奥的道理或自然的规律。
- 坦步:自由自在地行走。
- 心迹两当忘:内心和外在的行为都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翻译
在壬辰年,我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马鞍山,在那里我尝试修建一个居所,但未能完成。今年春天,当我听到警报时,我决定在原来的地方重新搭建住所。我感慨万分,写下了十首诗。
在这竹子搭建的房间里,四周幽静而明亮,荆棘编制的篱笆透出远处的光亮。春天的树林在初升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早晨的山峰在日光中显得微微模糊。在这世俗之外,风云显得平淡无奇,山中的岁月似乎格外漫长。我时常自由自在地行走,心中深奥的道理和外在的行为都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避世的生活场景,通过竹室、荆篱、春林、晓岫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物外风云淡,山中岁月长”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漠。最后两句“冥机时坦步,心迹两当忘”则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忘我境界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