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弟天花馆同郝公琰王尚父小酌

草草命洼樽,秋花瘦满盆。 题诗红桕叶,坐语绿槐根。 僧懒迟鸣磬,鸦昏不过村。 开帘见树影,月在槿篱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洼樽:指形状凹陷的酒器。
  • 桕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此处指红色的叶子。
  • 槿篱:用木槿花枝条编制的篱笆。

翻译

我们随意地用凹陷的酒器饮酒,秋天的花朵瘦弱地装满了盆。 在红色的桕叶上题写诗句,坐在绿槐树根旁交谈。 僧人懒散地迟迟不敲响磬,乌鸦在黄昏时也不飞过村庄。 拉开帘子,看到树影婆娑,月亮正挂在槿篱门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秋日闲适的田园景象。通过“洼樽”、“秋花”、“红桕叶”、“绿槐根”等意象,展现了与友人共饮、题诗的惬意时光。诗中“僧懒迟鸣磬,鸦昏不过村”巧妙地以僧人和乌鸦的懒散来衬托出宁静的氛围。结尾“开帘见树影,月在槿篱门”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月夜静谧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