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人来言楚事久未得旨感赋

皂囊飞羽掣风驰,不道天阍叫亦迟。 汉法自应裁大尾,淮南何意袖金锤。 黄蒿野望千家哭,白发心伤一路危。 王业艰辛二百载,漫将九鼎缀轻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皂囊:古代官员用来装文件的黑色布袋。
  • 飞羽:比喻书信或消息传递迅速。
  • 天阍:天宫的守门人,比喻朝廷。
  • 裁大尾:比喻对重大问题的处理。
  • 淮南:指淮南王,这里比喻有野心的地方势力。
  • 袖金锤:比喻暗中策划阴谋。
  • 黄蒿:一种野草,这里指荒凉之地。
  • 白发:指年老的人。
  • 王业:指国家的基业。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

翻译

官员们急速传递的奏章如同飞羽般迅速,却不知天宫的门卫叫唤也迟缓。汉朝的法律自然应该处理重大问题,淮南王为何暗中策划阴谋?荒凉的野望中,千家万户哭泣,白发老人心中充满忧虑,一路危险。国家的基业艰辛地延续了二百年,却轻易地将象征权力的九鼎系在轻丝之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关注和忧虑。诗中,“皂囊飞羽”形象地描绘了紧急的文书传递,而“天阍叫亦迟”则反映了朝廷的迟缓和无能。后句通过对“汉法”和“淮南”的对比,暗示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危机。末句“王业艰辛二百载,漫将九鼎缀轻丝”深刻指出了国家基业的脆弱,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的担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