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庵为从石上人题

西林禅人东林弟,朝作新诗暮作偈。 将禅比诗不争多,色里胶青水中味。 室中枯坐一绳床,窗风吹出沈香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林:指西林寺,佛教寺庙名。
  • :小寺庙,多指尼姑居住的地方。
  • 从石上人:指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 禅人:修禅的人,即僧人。
  • 东林:指东林寺,与西林寺相对,佛教寺庙名。
  • :佛教中的颂诗,通常用于表达佛教教义或修行体验。
  • 色里胶青水中味:比喻禅与诗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即在形式(色)中蕴含深意(味)。
  • 枯坐:静坐,指僧人修禅时的坐姿。
  •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简易床铺,常用于僧人打坐。
  • 沈香:一种香料,燃烧时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翻译

西林寺的禅师,是东林寺僧人的兄弟,他早晨创作新诗,傍晚则写下佛教的偈颂。 他把禅修比作写诗,两者之间并无太多差异,就像在色彩中加入胶青,水中自然就有了深意。 在室内静坐于一张简陋的绳床上,窗外的风吹散了沈香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林寺禅师的生活和修行状态,通过对比禅与诗的关系,表达了禅修与诗歌创作在精神层面上的相通之处。诗中“色里胶青水中味”一句,巧妙地运用比喻,展现了禅修与诗歌在形式与内涵上的交融。最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传达了禅师静修时的宁静与超脱,沈香的香气更是增添了一种神秘而深远的意境。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