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笋时方正月

鲜甘最与素盘宜,羞杀莴苣与露葵。 野腹虽馋下箸缓,疑他名字叫龙儿。
拼音

所属合集

#正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鲜甘:新鲜甜美。
  • 素盘:指没有装饰的盘子,这里指简单的餐具。
  • 羞杀:使...相形见绌,显得不如。
  • 莴苣:一种蔬菜。
  • 露葵:即冬葵,一种蔬菜。
  • 野腹:指胃口,食欲。
  • 下箸:动筷子,开始吃。
  • 龙儿:这里可能指笋的别称,也可能是一种比喻,表示笋的珍贵或特殊。

翻译

正月时节食用的笋,新鲜甜美最适合放在简单的盘子里,让莴苣和露葵都相形见绌。虽然胃口很好,但动筷子时还是小心翼翼,怀疑这笋的名字是不是叫“龙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时节食用笋的情景,通过对比莴苣和露葵,突出了笋的新鲜与美味。诗中“野腹虽馋下箸缓”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美食的渴望,又透露出对笋的珍视和尊重。最后一句“疑他名字叫龙儿”,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同时也可能暗示了笋的珍贵或特殊地位。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表达了对自然美味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