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陵壁间见黄平倩诗怅然有怀和韵

角声催晓关,云冷梦初还。 秋是王维句,月如李白颜。 涸泉长念雨,笼鸟岂忘山。 拟把一竿去,相从水石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崤陵: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
  • 黄平倩: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代诗人。
  • 和韵:依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角声:古代军中或城防用的号角声。
  •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涸泉:干涸的泉水。
  • 笼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翻译

清晨,号角声在关隘响起,催促着人们醒来,云雾缭绕,梦境初醒。秋天如同王维笔下的诗句,月亮则有着李白诗中的容颜。干涸的泉水总是怀念着雨水的滋润,被囚禁的鸟儿怎能忘记山林的自由。我打算拿起一根竹竿,去追随那水石间的自然相伴。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清晨的角声、云雾、秋月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诗中“秋是王维句,月如李白颜”巧妙地借用了两位唐代大诗人的诗意,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末句“拟把一竿去,相从水石间”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束缚,追求山水间的宁静生活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清新的艺术风格。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