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奼水仙铅:指用于染黑须发的颜料。奼(chà):同“姹”,美丽。
- 霜根:指白发。
- 茁:生长。
- 乌纱:古代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官职。
- ?:同“拼”,舍弃。
- 春煤:指用于化妆的黑色颜料。
- 螺:古代用于盛放化妆品的小容器。
翻译
用了很多美丽的黑色颜料,白发还是像霜一样生长,这可怎么办呢?如果把这顶乌纱帽拿掉,我宁愿用它换取二百个装满春煤的小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白发生长的无奈和对官职的不舍。诗中“奼水仙铅”与“霜根”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白发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假设,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留恋,宁愿用官职去换取染发颜料,也不愿放弃官职,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八月六日舟中忆去年此日与大兄都城归义寺别泫然念及大姑自云明岁二三月当还出笼不远因大笑而别今大姑与兄俱逝矣哀哉 》 —— [ 明 ] 袁宏道
- 《 初夏同惟学惟长舅尊游二圣禅林检藏有述 》 —— [ 明 ] 袁宏道
- 《 兰舟引 》 —— [ 明 ] 袁宏道
- 《 七夕同方子公蒋子厚弟小修避水长孺楼居 》 —— [ 明 ] 袁宏道
- 《 偕朱非二入少林至初祖洞 》 —— [ 明 ] 袁宏道
- 《 邺城道 》 —— [ 明 ] 袁宏道
- 《 卫河道中和丘长孺惜别 》 —— [ 明 ] 袁宏道
- 《 感王胡庚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