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王胡庚

翩翩衣马兴何殊,醉拥阳昌旧酒垆。 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青蚨。 床头气沮金平脱,袖里颜催玉唾壶。 安得再逢龙准叟,为君辍洗溺诸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
  • 阳昌:古代酒名。
  • 白眼:表示轻视或厌恶。
  • 穷途:比喻困境,无路可走。
  • 青蚨:传说中的虫名,古代借指铜钱。
  • 金平脱:金制的平脱器物,这里指珍贵的物品。
  • 玉唾壶:玉制的痰盂,这里比喻珍贵而华丽的物品。
  • 龙准叟:指有智慧和权威的老人。
  • 辍洗溺:停止洗涤,比喻停止对儒学的批评或挑剔。

翻译

衣着华丽,骑马风度翩翩,兴致何其不同,醉意中依偎在旧时的阳昌酒垆旁。 傲气的性格终究遭到他人的白眼,处于困境中无法找到钱财。 床头的金平脱器物让人气馁,袖中的玉唾壶催促着面色。 如何能再次遇到那位智慧的老人,为我停止对儒学的挑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宏道在困境中的心情与对往昔的怀念。诗中,“翩翩衣马”与“阳昌旧酒垆”勾画出诗人昔日的风华与豪情,而“傲骨终然遭白眼”与“穷途无计觅青蚨”则反映了现实的残酷与无奈。末句表达了对智慧长者的渴望,希望得到指点与解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