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之外为台黄岐当其右紫陌环其左致有爽气则西颢居前也

与楼相下上,并立而矜秋。 岐陌如环拱,岩烟则远投。 自非飞鸟翼,孰与云光酬。 云光飘暮色,独对乃悠悠。 市嚣虽不染,缅绪已难收。 何意登眺处,各有古今愁。 临风望不极,明月倚东浮。 清景来人世,初晖自我楼。 既照火魂久,方开物象幽。 百际俱以寂,前思讵可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īn):夸耀,自夸。
  • 岐陌 (qí mò):岔路,这里指道路的分岔。
  • 缅绪 (miǎn xù):遥远的思绪。
  • (jù):岂,怎么。

翻译

楼与台相映成趣,共同傲立于秋色之中。道路如环抱,山间的烟雾则远远投来。若非飞鸟的翅膀,谁能与云彩的光辉相酬?云彩的光辉飘荡在暮色中,独自面对时,思绪悠远。市井的喧嚣虽未触及,但遥远的思绪已难以收回。谁能想到,登高望远之处,每个人都有古今的忧愁。迎风望向远方,明月似乎倚靠在东方的浮云之上。清新的景色降临人间,初升的阳光从我的楼台照来。月光既已久照,方才打开深邃的物象。万物都已静寂,前思后想又怎能停留?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楼台、道路、云光和月光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秋色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与楼相下上,并立而矜秋”展现了楼台与秋色的和谐共存,而“云光飘暮色,独对乃悠悠”则抒发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深沉思绪。末句“百际俱以寂,前思讵可留”更是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思绪的无法挽留,以及对未来不可预知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