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行

岩滩一丝名,渭水一竿势。 所钓非所求,巨鳞安得至。 不如无名子,心胸少根蒂。 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 探水如探瓮,随手得鳊鱥。 鲜蔬煮活鱼,无盐亦有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岩滩:岩石间的滩地。
  • 渭水: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
  • 巨鳞:大鱼。
  • 鸥保:鸥鸟的守护者,指与鸥鸟为伴的人。
  • 鱼蛮:渔夫。
  • 鳊鱥:两种鱼类,鳊鱼和鱥鱼。

翻译

在岩石间的滩地上,我只需一根丝线,就像在渭水边只需一竿鱼竿那样。我钓鱼并非为了我所追求的,那么大的鱼又怎能轻易得到呢?不如那些无名的渔夫,他们的心胸没有太多的牵挂。早晨随着鸥鸟的守护者歌唱,夜晚引领着渔夫们沉醉。探入水中就像探入瓮中,随手就能捕到鳊鱼和鱥鱼。用新鲜的蔬菜煮活鱼,即使不放盐也自有其美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岩滩一丝名,渭水一竿势”与“不如无名子,心胸少根蒂”的钓鱼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漠。诗中“朝随鸥保歌,夜引鱼蛮醉”描绘了一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最后,“鲜蔬煮活鱼,无盐亦有味”则进一步以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味的欣赏,强调了简单生活的美好。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