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至大别寺题壁

汉阳山上閒峦少,汉阳城中人又老。 娟眉雪齿竞浮荣,几人头上无青草。 荒坟如粟秋山下,嗷嗷鬼母诉长夜。 山中老矣头佗行,白骨堆中起精舍。 汉阳城,如掌大,壮士激矢穿城过。 试登高阁数行人,阔帽青衫凡几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峦(xián luán):静谧的山峦。
  • 娟眉雪齿:形容女子美丽的容貌。
  • 浮荣:短暂的荣耀。
  • 鬼母:指死者的母亲,这里泛指亡魂。
  • 头佗(tuó):指僧人。
  • 精舍:僧人修行的地方。
  • 高阁:高楼。
  • 阔帽青衫:指普通百姓的装束。

翻译

汉阳山上的静谧山峦稀少,汉阳城中的人们又显老态。 美丽的女子们追求短暂的荣耀,但几人头上没有白发如青草。 荒凉的坟墓像小粟散布在秋山下,亡魂的母亲哀诉长夜。 山中的老僧行走,从白骨堆中建起修行的精舍。 汉阳城,小如手掌,壮士的箭矢能穿城而过。 试着登上高楼数着行人,大多是穿着阔帽青衫的普通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汉阳山与城中景象,通过对比山中的静谧与城中的繁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娟眉雪齿竞浮荣,几人头上无青草”一句,既描绘了城中女子的美貌,又暗含了对她们追求虚荣的批评。后文通过对荒坟、鬼母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生死对比,突出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结尾处的高阁行人,则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审视着尘世中的芸芸众生,透露出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情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