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乞巧:指七夕节时,女子们向织女祈求智巧,希望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 丐灵:请求神灵的帮助。
- 乌鹊:传说中七夕时会搭桥让牛郎织女相会的鸟。
- 斑鸠:一种鸟,这里比喻守拙不妄求。
翻译
孩子们纷纷祈求智巧,而我这老者又何所求呢? 不需要请求乌鹊的神灵帮助,只应像斑鸠那样守拙不妄求。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七夕节的传统习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态度。诗中“儿女纷纷乞巧”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而“先吐老矣何求”则突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后两句以乌鹊和斑鸠作比,进一步阐释了诗人宁愿守拙也不愿随波逐流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甲辰中秋后二日礼德山鉴大师塔偶成四偈示同行诸衲 》 —— [ 明 ] 袁宏道
- 《 王章甫送余石头口因共游赤壁章甫将归读书九峰山 》 —— [ 明 ] 袁宏道
- 《 出城观柰子花遇大风至韦公寺而还同游为顾升伯李酉卿家伯修 》 —— [ 明 ] 袁宏道
- 《 虎丘记 》 —— [ 明 ] 袁宏道
- 《 送罗服卿还夷陵兼柬陶孝若年兄 》 —— [ 明 ] 袁宏道
- 《 閒居杂题 》 —— [ 明 ] 袁宏道
- 《 子房山谒子房 》 —— [ 明 ] 袁宏道
- 《 九月二十九日同罗服卿及社中诸兄弟登高二圣寺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