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雨宿古月流新独对有感作秋月篇

中秋雨洗月如玉,玉露还将寒兔浴。 万载冰轮物外悬,九霄清气谁相束。 太虚仙子御风行,剪雾裁云那敢触。 流华掩映落人间,轻鲜若霜迷远瞩。 高凉征客意有馀,倚棂独坐思断续。 未许金樽照月浮,虚劳霓羽动秋曲。 婵娟久对色如银,桂子微摇空似绿。 月趁秋来秋载月,开颜写素为余告。 了然不觉沁心魂,秋月于人俱有欲。 秋愿光辉月愿明,人愿秋月光明足。 千年永继八衢灯,四海同瞻不夜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冰轮:指月亮。
  •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的地方。
  • 太虚:天空,宇宙。
  • 仙子:神话中的女性神仙。
  • 御风:乘风而行。
  • 剪雾裁云:形容仙子的轻盈和超凡脱俗。
  • 流华:流动的光华,指月光。
  • 轻鲜:轻盈而新鲜。
  • 高凉:高远而清凉。
  • 征客:远行的旅客。
  • 倚棂:靠着窗棂。
  • 金樽:金制的酒杯。
  • 霓羽:彩虹和羽毛,比喻美丽的景象或声音。
  • 婵娟:形容月光明亮美丽。
  • 色如银:形容月光洁白如银。
  • 桂子:桂树的果实,这里指月亮旁的桂树。
  • 沁心魂:深入心灵,触动灵魂。
  • 八衢灯:四面八方的灯火,比喻光明照耀。
  • 不夜烛:永不熄灭的烛光,比喻光明常在。

翻译

中秋之夜,雨水洗净了月亮,使其如玉般晶莹。玉露似乎在为寒兔沐浴。这万古不变的月亮悬挂在物外,九霄之上的清气又有谁能束缚?天空中的仙子乘风而行,她的轻盈如同剪裁云雾,无人敢触碰。流动的光华洒落人间,轻盈如霜,使人远望而迷醉。

作为远行的旅客,我的思绪不断。我倚着窗棂,独自坐着,思绪断断续续。我不愿用金樽来照映这月光,宁愿虚幻地听着彩虹和羽毛般的秋曲。明亮的月亮久久地对着我,色如银白,桂树微动,天空似乎也泛起了绿色。

月亮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到来,我展开笑容,写下这份素净的感受。我突然感觉到它深入了我的心灵,秋月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意义。秋天希望光辉,月亮希望明亮,人们希望秋月的光明足够。千年以来,这光明如同四面八方的灯火,四海之内的人们共同瞻仰这不夜的烛光。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中秋之夜的月亮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亮的清冷、明亮和神秘。诗中运用了许多神话和仙境的元素,如仙子御风、剪雾裁云等,增添了诗意的浪漫和超脱。同时,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和对光明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中秋咏月之作。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