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诸公登涵元塔四首塔之七层初峻工于是日

去天三百似依稀,云构中霄始合围。 真气盘空龙象喜,文光首出斗牛依。 烟峰下上随登降,倒景苍茫在指挥。 久立萧然群动息,因高独使万殊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 涵元塔:塔名,具体位置和背景不详。
  • 峻工:峻,高峻;工,工程。峻工指工程完工,这里指塔建成。
  • 去天三百:形容塔高,仿佛离天只有三百尺。
  • 云构:云中的建筑,形容塔高耸入云。
  • 中霄:霄,天空;中霄指天空的中央。
  • 真气:指天地间的精气。
  • 盘空:盘旋于空中。
  • 龙象:佛教中象征力量和智慧的动物,这里指塔的庄严和神圣。
  • 文光:指文化或智慧的光辉。
  • 斗牛:指天上的斗宿和牛宿,这里泛指星空。
  • 倒景:景,同“影”;倒景指倒影。
  • 苍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 指挥:这里指手势,比喻塔影在空中挥洒。
  • 萧然:寂静无声的样子。
  • 群动:各种动静。
  • 万殊:各种不同的事物。

翻译

塔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三百尺,云中的建筑在空中合围。 天地间的精气在空中盘旋,塔的庄严和神圣让人欢喜,文化智慧的光辉照耀着星空。 随着登塔,山峰的景色也随之变化,塔影在空中挥洒,倒映出辽阔无边的景象。 久久站立,四周一片寂静,因塔的高耸,使得各种不同的事物都归于一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高耸的塔和辽阔的天空,表达了作者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去天三百”、“云构中霄”等,形象地描绘了塔的高大和天空的辽阔。同时,通过对“真气盘空”、“文光首出”等词语的运用,传达了作者对文化智慧的崇敬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明代诗人郭之奇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