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岩
不到天开岩,不见此山奇僻趣。辟如读书不读石鼓与丘坟,不知古人幻变突兀处。
石下常生有蒂云,石旁粘著无根树。骨格遒劲毛爪寒,山鬼吞声巨灵怖。
灵隐寺前万窍风,石公山上一方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开岩:地名,可能指某处自然景观。
- 奇僻趣:奇特而偏僻的趣味。
- 辟如:譬如,比如。
- 石鼓与丘坟:指古代的石刻和古墓,这里比喻重要的文化遗产。
- 幻变突兀处:变化莫测、出人意料的地方。
- 有蒂云:云朵像有蒂一样,形容云朵附着在山石上。
- 无根树:形容树木生长在岩石上,看似无根。
- 骨格遒劲:形容山石结构坚固有力。
- 毛爪寒:形容山石的形状或质感让人感到寒冷。
- 山鬼吞声:形容山势险峻,仿佛有山鬼潜伏。
- 巨灵怖:形容山势雄伟,令人感到畏惧。
-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附近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
- 万窍风:形容风从山间无数洞穴中吹过。
- 石公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一方雾:一片雾气。
翻译
不到天开岩,就看不到这座山的奇特和偏僻的趣味。就像读书如果不读石鼓文和古墓碑,就不知道古人那些变化莫测、出人意料的地方。 山石下常生有蒂般的云朵,山石旁附着看似无根的树木。山石结构坚固有力,形状或质感让人感到寒冷,山势险峻仿佛有山鬼潜伏,雄伟得令人感到畏惧。 灵隐寺前风从山间无数洞穴中吹过,石公山上笼罩着一片雾气。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天开岩的独特景观。诗人用“读书不读石鼓与丘坟”来比喻不亲临天开岩就无法领略其奇趣,强调了实地体验的重要性。诗中“有蒂云”、“无根树”等形象描绘,展现了山石与自然元素的和谐共生,而“山鬼吞声”、“巨灵怖”则传达了山势的险峻与雄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