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定斋不甚宽而布置有态器具亦精馀兴未已仍用原韵赋赠兼订后来之约

莎径荒才剪,丛稍影渐繁。 山苗分杞菊,乡信觅兰荪。 碧蓧蟠为几,黄蕉挂作门。 卷中流峡水,屏里识湘源。 引月来阳树,邀风入净轩。 摩钟丝蠡出,洗砚墨蛟翻。 户识王恭隽,家怜次道温。 清谈还正始,近体杂开元。 问衲骑频去,呼儿鸟忽言。 莲苞收茗叶,绮石养蒲根。 官长衙参少,山林奏记烦。 团参充午饮,瑶柱出常飧。 殊琙皆邻里,时贤尽弟昆。 酒鎗贻子晰,石墨往平原。 算口常先鹤,餔糟不忌豚。 思光鹭羽扇,弘正犊皮裈。 庭卉非时烂,垆波澈夜喧。 星飞银不落,炷老铁昆崙。 采药朝朝舌,登山夜夜魂。 易求王烈髓,渐了尚平婚。 会意成三笑,归怜买一村。 他时烟壑底,洗足听清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莎径:长满莎草的小路。
  • 丛稍:树枝的末梢。
  • 山苗:山中的小草。
  • 杞菊:枸杞和菊花,常用于比喻隐逸的生活。
  • 兰荪:兰草,比喻高洁。
  • 碧蓧:翠绿色的竹子。
  • 黄蕉:黄色的芭蕉叶。
  • 阳树:向阳的树。
  • 净轩:清净的房间。
  • 丝蠡:古代的一种乐器,形似螺壳。
  • 墨蛟:比喻墨迹如蛟龙般生动。
  • 王恭:人名,可能指有才华的人。
  • 次道:人名,可能指温和的人。
  • 正始:古代音乐的一个时期。
  •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也指那个时期的文学艺术。
  • 问衲:询问僧侣。
  • 呼儿:呼唤孩子。
  • 莲苞:莲花的蓓蕾。
  • 绮石:美丽的石头。
  • 团参:一种药材。
  • 瑶柱:珍贵的食材。
  • 殊琙:不同寻常的玉石。
  • 时贤:当代的贤人。
  • 酒鎘:酒器。
  • 石墨:用于书写的墨。
  • 餔糟:吃酒糟。
  • 思光:思考光明。
  • 弘正:弘扬正道。
  • 庭卉:庭院中的花卉。
  • 垆波:酒坛中的波浪,比喻酒香。
  • 银不落:不落下的银色,比喻星光。
  • 铁昆崙:坚固如昆仑山的铁。
  • 王烈髓:王烈的精髓。
  • 尚平婚:尚且平凡的婚姻。
  • 三笑:三次笑声,比喻欢乐。
  • 烟壑:烟雾缭绕的山谷。
  • 洗足:洗净脚,比喻归隐。

翻译

小径上长满了莎草,刚刚修剪过,树枝末梢的影子渐渐繁密。山中的小草分成了枸杞和菊花,乡间的消息寻找着兰草。翠绿的竹子被盘绕成几,黄色的芭蕉叶挂作门帘。卷轴中流淌着峡水,屏风里辨识着湘江的源头。月光被引到向阳的树上,风被邀请进入清净的房间。摩挲着丝蠡发出声音,洗砚时墨迹如蛟龙翻腾。门口认识到王恭的才华,家中怜爱次道的温和。清谈中回归到正始的音乐,近体诗中杂糅着开元时期的风格。询问僧侣频繁离去,呼唤孩子时鸟儿突然言语。莲花的蓓蕾收集着茶叶,美丽的石头养着蒲草的根。官长的衙门参访少,山林中的奏记繁多。团参作为午间的饮品,瑶柱常常出现在餐桌上。不同寻常的玉石都是邻里,当代的贤人都如同兄弟。酒器赠予子晰,石墨送往平原。计算口粮时总是先考虑鹤,吃酒糟时不忌讳猪肉。思考光明如同鹭羽扇,弘扬正道如同犊皮裤。庭院中的花卉在非时绽放,酒坛中的波浪彻夜喧哗。星光如银不落下,香炉中的火光老铁般坚固。早晨采药时舌尖上的味道,夜晚登山时灵魂的夜夜。容易寻求到王烈的精髓,渐渐了结了尚且平凡的婚姻。会意时发出三次笑声,归隐时买下一个小村庄。将来在烟雾缭绕的山谷底,洗净脚听着清猿的叫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隐逸山林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墨蛟”、“银不落”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诗中也不乏对友情、清谈和艺术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