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峰积雪漫成二作

春风日淡融,春山何凛冽。 青青岭上云,白白峰头雪。 岭云忽去来,峰雪每凝结。 所叹幽而凉,亦惟高始洁。 颇似素心人,潇潇独关闭。 匡居相八寰,缁尘安敢涅。 宁静出孤怀,精神多自悦。 虽与俗情违,亦非人事绝。 馀滋润百荄,光华未可竭。 我思泉下蒙,复念井中渫。 何如此一峰,不受虚名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凛冽:lǐn liè,形容非常寒冷。
  • :深远,隐秘。
  • 素心人:指心地纯洁、淡泊名利的人。
  • 匡居:安居,指隐居。
  • 缁尘:黑色的尘土,比喻世俗的污染。
  • :niè,染黑,比喻污染。
  • 宁静:平静,安静。
  • 孤怀:孤高的情怀。
  • 俗情:世俗的情感和观念。
  • 馀滋润百荄:馀,yú,剩余;滋润,滋养;百荄,bǎi gāi,指各种植物的根。
  • 光华:光彩,光辉。
  • 井中渫:井中的水清澈。

翻译

春风虽然温暖,但春天的山却依旧寒冷。山岭上的云彩青翠,山峰上的雪白皑皑。岭上的云彩忽来忽去,峰顶的雪常常凝结不化。我感叹这里的幽静和凉爽,正是因为它的高洁。这很像那些心地纯洁的人,独自闭门不出,淡泊名利。我安居在这八方之内,世俗的污染怎能侵染我。在宁静中,我孤高的情怀得以展现,精神上多有自得之乐。虽然与世俗的情感相违背,但并非与人事完全隔绝。剩下的滋润滋养着各种植物的根,光辉尚未耗尽。我思念着泉下的清澈,又想起井中的水也是那么清澈。但这样的山峰,却不受虚名的侵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春山上的云雪,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春风日淡融,春山何凛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山的高洁和幽静。后文通过比喻和象征,如“素心人”、“匡居”、“缁尘”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