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除夕为稽古诸传未竣漫吟五律

岂谓前言即赘疣,薪传火尽倩谁留。 鬼神易泣鸿荒字,龙马难开叔季眸。 纸外馀声须嘿取,个中玄理赖冥搜。 此时再索衢花照,一室犹堪万古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赘疣(zhuì yóu):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 薪传:比喻学问、技艺的传授。
  • 火尽:火熄灭,比喻学问、技艺的传承中断。
  • 鬼神易泣:形容极其艰难或悲惨。
  • 鸿荒字:指古代的文字,这里可能指古代文献或知识。
  • 龙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比喻珍贵的文化遗产。
  • 叔季眸:比喻珍贵的文化遗产难以被现代人理解。
  • 嘿取(mò qǔ):默默地接受或领悟。
  • 个中玄理:其中深奥的道理。
  • 冥搜:深入探索。
  • 衢花:街道上的花,这里可能指世俗的繁华景象。
  • 万古收:长久地保留。

翻译

难道说之前的话就成了无用的累赘吗?学问和技艺的传承一旦中断,又有谁能保留下来呢?古代的文字和知识,连鬼神都为之动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却难以被现代人所理解。纸上的余音需要默默地领悟,其中深奥的道理需要深入探索。此时再次寻求世俗的繁华景象来照亮,一室之内仍可长久地保留万古的智慧。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传承的忧虑和对深奥学问的追求。诗中,“赘疣”、“薪传火尽”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学问传承的困境,而“鬼神易泣”、“龙马难开叔季眸”则进一步强调了文化遗产的珍贵与难以被现代人理解的悲哀。后两句则展现了作者对深奥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万古智慧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学问传承和文化保护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