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道取西山是夜宿碧云

山因秋澹泊,静理作游心。 策马排云至,看鸿带月深。 草烟迷础色,松响触泉音。 耳目谁能着,安禅入梦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秋澹泊(dàn bó):秋天的宁静与淡泊。
  • 静理:平静的心境。
  • 游心:心灵的游走,指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 策马:骑马。
  • 排云:穿越云层。
  • 看鸿:观赏飞翔的大雁。
  • 带月:在月光下。
  • 草烟:草地上的雾气。
  • 础色:基石的颜色,这里指草地上的景象。
  • 松响:松树的声音。
  • 触泉音:泉水流动的声音。
  • 耳目:感官,这里指外界的干扰。
  • 安禅:禅定,指心境的宁静。
  • 入梦寻:进入梦境寻找。

翻译

山中秋意淡泊,宁静的心境激发了我的游思。我骑马穿越云层而至,观赏着大雁在月光下飞翔的深远景象。草地上的雾气模糊了基石的颜色,松树的声音触动了泉水的音韵。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官又怎能被外界所扰?我安然禅定,进入梦境去寻找那一份宁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秋夜山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秋澹泊”、“静理”等词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策马排云”、“看鸿带月”等意象生动展现了山中的幽静与深远,而“草烟迷础色”、“松响触泉音”则进一步以自然的声音和景象来衬托诗人的心境。最后,诗人通过“安禅入梦寻”表达了自己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向往。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