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 于役:指服兵役或劳役。
- 天中:天空的中央,这里可能指某个地点。
- 联辔:并马而行。
- 虏氛:敌人的气势。
- 方逼近畿:正逼近京城附近地区。
- 诘戎:整顿军事。
- 文事:文化教育事务。
- 戈予客:指武士或战士。
- 表饵谋:指策略或计谋。
- 观士报:观察士人的表现。
- 太儒猷:指儒家的大道或大计。
- 济济:形容人才众多。
- 普率雠:普遍的仇恨。
翻译
在秋季的第十六天,我因服兵役而在天中,与黄赞伯并马而行,有所感述。此时敌人的气势正逼近京城附近。
整顿军事并非不急迫,文化教育事务又岂能是虚无的追求。 这既是为了与武士们并肩作战,也是为了共同谋划策略。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观察士人的表现,最终实现儒家的大道。 中原地区人才济济,谁又能忘记那普遍的仇恨呢?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战乱时期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士人表现的期待。诗中,“诘戎非不急,文事岂虚求”一句,既表达了对军事的紧迫感,也强调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后文通过对士人表现的观察和对儒家大道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对人才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深思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