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司成韩公祷雨宿署中之作次韵时读书国学

旱云何事赋成均,总道苍生属望新。 丹陛宵衣传露祷,三雍拜诏肃郊禋。 风霾岂压祈年瑞,桃李偏宜化雨春。 惟是傅岩徵梦日,商霖应洒属车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旱云:干旱时的云,这里指干旱。
  • 赋成均:古代指在成均(古代学校)中学习或讲学。
  • 苍生:指百姓。
  • 丹陛:古代宫殿的台阶,常涂成红色,这里指皇帝。
  • 宵衣:夜间穿衣,指皇帝勤于政事。
  • 露祷:露天祈祷,指皇帝亲自祈祷求雨。
  • 三雍:古代的三个礼乐教化之地,这里指皇帝的教化政策。
  • 郊禋:古代在郊外举行的祭祀仪式。
  • 风霾:风沙和雾霾,这里指不利的自然现象。
  • 祈年:祈求丰收。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
  • 化雨春:比喻良好的教育或教化。
  • 傅岩:古代传说中的贤人,这里指贤臣。
  • 徵梦日:指贤臣梦中得到启示的日子。
  • 商霖:商代的霖雨,比喻贤臣的恩泽。
  • 属车尘:皇帝车驾的尘土,这里指皇帝的恩泽。

翻译

干旱之时,为何要在成均学习,人们总说百姓对新希望充满期待。 皇帝夜间勤政,亲自露天祈祷,三雍之地接到诏令,举行庄严的郊外祭祀。 风沙雾霾并不能阻挡祈求丰收的吉祥,桃李学生们最适宜在春风化雨中成长。 只有在贤臣梦中得到启示的日子,商代的霖雨才会洒向皇帝的恩泽。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干旱时期皇帝与百姓共同祈雨的情景,通过“旱云”、“丹陛宵衣”、“露祷”等词语,展现了皇帝的勤政和对百姓的关怀。诗中“风霾岂压祈年瑞”一句,表达了即使面临不利的自然条件,人们依然对丰收充满希望。最后两句以“傅岩徵梦日”和“商霖应洒属车尘”作结,寓意贤臣的辅佐能带来国家的繁荣和皇帝的恩泽。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和百姓福祉的深切期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