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行和答岑方伯彭郡守二年丈暨赵副宪何中丞诸老先生
孤市辉辉日半城,鸣驺门外即脩程。
霜清岱色偏凌汉,腊近梅花乱著英。
对酒可胜游子念,买舟还作济川行。
当筵郢曲堪谁和,三叠阳关是此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濒行:临近出发。
- 岑方伯: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彭郡守:人名,可能是地方官员。
- 赵副宪:人名,可能是官员。
- 何中丞:人名,可能是官员。
- 孤市:孤寂的市场。
- 辉辉:明亮的样子。
- 日半城:阳光照亮了半个城市。
- 鸣驺:古代官员出行时,随从骑马鸣铃开道。
- 脩程:远行的路程。
- 岱色:指泰山的景色。
- 凌汉:高耸入云,比喻泰山的雄伟。
- 腊近:接近年末。
- 著英:开放的花朵。
- 游子念:游子的思念。
- 买舟:租船。
- 济川行:渡河的行程,比喻远行或重要的旅程。
- 郢曲:古代楚国的音乐,这里指高雅的音乐。
- 三叠阳关:古代曲名,这里指离别的曲子。
翻译
孤寂的市场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照亮了半个城市,官员出行的铃声在门外响起,标志着远行的开始。泰山的景色在霜降后更加雄伟,高耸入云,年末将近,梅花纷纷开放。面对美酒,游子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租船准备渡河远行。在宴会上,高雅的音乐有谁能和,三叠阳关的离别曲正是此刻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远行时的情景和心情。诗中通过“孤市辉辉日半城”和“鸣驺门外即脩程”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出发前的景象,展现了市井的宁静与官员出行的隆重。后文通过对泰山景色和梅花的描写,以及对酒和音乐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感慨和对旅途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