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郡耆庶

三年考绩有何成,惭愧乌台过誉声。 父老漫劳留去辙,使君焉敢冒群情。 空馀憔悴民犹旧,欲散穷愁恨未能。 记取绿杨桥畔路,踌躇同尔听迁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别郡:离开所管辖的郡县。
  • 耆庶:指年长的百姓。
  • 考绩:考核官员的政绩。
  • 乌台:指御史台,古代监察机构。
  • 过誉:过分称赞。
  • 去辙:离开的车辙,比喻离开。
  •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冒群情:违背众人的意愿。
  • 空馀:只剩下。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穷愁:贫穷困苦。
  • 绿杨桥畔:绿杨树旁的桥边。
  • 踌躇:犹豫不决。
  • 迁莺:迁徙的黄莺,比喻离别的情景。

翻译

三年考核政绩,我有什么成就呢?对于御史台过分的赞誉声,我感到惭愧。 父老们徒劳地挽留我离开的车辙,作为使君,我怎敢违背众人的意愿。 只剩下那些依旧憔悴的百姓,我想要散去穷困的愁苦,却恨自己无能为力。 请记住绿杨树旁的桥边路,我犹豫不决地与你们一起听那迁徙的黄莺啼鸣。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离任时的复杂情感。诗中,“三年考绩有何成”一句,既是对自己政绩的反思,也透露出对未能改善民生状况的遗憾。后文通过对百姓憔悴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愧疚感。结尾处的“绿杨桥畔路”和“迁莺”则寓意着离别的哀愁,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留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深沉的为民情怀和离别时的无奈与不舍。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