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表兄曾大尹写怀

往时挟策走遥峰,大似化缘历万重。 行脚僧疑孙行者,叹时公是鹿皮翁。 诗评梓里声难协,酒放柴桑趣可同。 岩壑风流吾足矣,笑听儿稚说登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挟策:拿着书本。
  • 化缘:佛教用语,指僧人向人求布施。
  • 行脚僧:四处游走的僧人。
  • 孙行者:《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常被比喻为四处游走的人。
  • 鹿皮翁:古代传说中的隐士,比喻隐居的人。
  • 梓里:故乡。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古代文人常以此地比喻隐居之地。
  • 岩壑:山岩和深谷,指隐居的山林。
  • 登庸:选拔任用,这里指儿孙被选拔任用。

翻译

往昔我带着书本攀登遥远的山峰,就像化缘的僧人历经千山万水。 我像行脚僧一样四处游走,怀疑自己是孙行者,感叹时光易逝,我像是隐居的鹿皮翁。 在故乡评价诗作,声音难以协调,但在柴桑饮酒,却能找到相同的趣味。 山岩和深谷的风流足以满足我,笑着听孩子们谈论被选拔任用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游历生活的回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比喻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由游走和隐居山林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儿孙未来的期待和对自己生活的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区元晋

区元晋,字惟康。新会人。越子。明世宗嘉靖四年(一五二五)举人。官云南镇南知州,晋福建兴化府同知。著有《见泉集》。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等有传。区元晋诗,以附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刻区越撰《乡贤区西屏集》之《区奉政遗稿》为底本,参校一九五四年重印《区西屏见泉二公合集》中之《奉政区见泉公遗集》。 ► 4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