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台

· 陶安
西晋山河决胜秋,旌旗捲影入浮丘。 离宫满贮三千女,霸国才攘数十州。 塔鹳泣云怜废迹,江鲸喷浪洗馀羞。 诗人兴逐巴潭远,不道秦关老涕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凌歊台:古代的一处高台,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 西晋: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公元265年至316年。
  • 决胜秋:指决定胜负的秋天,这里可能指西晋末年的战乱。
  • 旌旗:古代军队用的旗帜。
  • 捲影:卷起的影子,形容旌旗飘扬的样子。
  • 浮丘: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可能指高耸的山峰。
  • 离宫:皇帝离开京城时居住的宫殿。
  • 满贮:充满,贮存。
  • 霸国:指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
  • :夺取。
  • 塔鹳:塔上的鹳鸟,鹳是一种大型水鸟。
  • 泣云:形容鹳鸟的叫声如同哭泣,云指天空。
  • 废迹:废弃的遗迹。
  • 江鲸:江中的大鱼,比喻巨大的波浪。
  • 喷浪:喷涌的波浪。
  • 馀羞:剩余的耻辱。
  • 兴逐:兴趣追随。
  • 巴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巴蜀一带的深潭。
  • 秦关:指秦地的关隘,如函谷关等。
  • 老涕流:年老时流下的泪水。

翻译

西晋的山河在秋日里决定胜负,旌旗飘扬的影子卷入高耸的山峰。 离宫里满是贮存的三千美女,霸国只夺取了数十个州。 塔上的鹳鸟在云中哭泣,怜悯着废弃的遗迹,江中的大鱼喷涌波浪,洗刷着剩余的耻辱。 诗人的兴趣追随巴蜀的深潭远去,却不料在秦地的关隘,年老时流下了泪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西晋末年的战乱景象,通过对离宫、霸国、废迹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败的哀叹。诗中“塔鹳泣云”与“江鲸喷浪”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结尾处的“老涕流”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无奈。

陶安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主敬。元顺帝至正四年举人。授明道书院山长,避乱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参幕府,任左司员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寻出任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卒官。有《陶学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