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少铉谭兵宪

· 陶益
左江绣斧出师时,霜落遥闻失故知。 却忆丛兰成独恨,还惊宿草动深悲。 声灵异域犹能到,杖履名山不可期。 泪洒椒浆聊一奠,断肠空复四愁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左江: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 绣斧:古代官员出征时所持的仪仗,象征权威。
  • 霜落:指秋天霜降的时节。
  • 故知:旧时的知己。
  • 丛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 宿草:指坟墓上的草,常用来比喻死亡。
  • 声灵:指名声和灵魂。
  • 异域:指遥远的地方。
  • 杖履:行走时所用的拐杖和鞋子,代指出行。
  • 名山:著名的山岳,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志向或理想。
  • 椒浆:用椒(一种香料)调制的酒,古代用于祭祀。
  • 断肠:形容极度的悲伤。
  • 四愁诗:指表达深切忧愁的诗。

翻译

在左江之地,手持绣斧出征之时,秋霜降临,我远闻失去了旧日的知己。回忆起那些美好的人和事,我感到无比遗憾;看到坟墓上的草,我深感悲痛。你的名声和灵魂或许能传到遥远的异域,但你的脚步却再也无法踏上名山。我洒下椒浆,聊以祭奠,心中充满了断肠的悲伤,只能用四愁诗来表达我的哀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知己的深切悲痛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左江绣斧”与“霜落”共同营造了一种肃杀的出征氛围,而“失故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哀伤之源。后文通过对“丛兰”和“宿草”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的结尾,诗人以“椒浆”祭奠,用“断肠”和“四愁诗”来表达自己无法言说的悲痛,情感真挚,令人动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陶益

陶益,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5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