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

海上何年大药成,苍茫岛树近东瀛。 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 仙去坛荒丹井在,客来云起毒龙迎。 凭谁共拾金光草,十二楼光近五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大药:指仙丹。
  • 东瀛:指东海,也泛指日本。
  • 浮丘:传说中的仙人名。
  • 子晋:即王子乔,传说中的仙人。
  • 丹井:炼丹用的井。
  • 毒龙:佛教用语,指人的烦恼。
  • 金光草:传说中的一种仙草。
  • 十二楼: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 五城: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翻译

海上何时炼成了仙丹,茫茫岛上的树木靠近东海。 烟霞仿佛能触摸到浮丘仙人的衣袖,风中的竹林适宜王子乔吹奏笙乐。 仙人已去,炼丹坛荒废,但丹井仍在,客人来时,云起,仿佛有毒龙迎接。 谁能与我一同拾取那金光草,十二楼的仙光接近五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海上景象,通过“大药”、“浮丘”、“子晋”等仙人元素,以及“丹井”、“毒龙”、“金光草”等神秘符号,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超凡脱俗意境的画面。诗中“烟霞似挹浮丘袖,风竹宜调子晋笙”一句,运用了对仗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仙境的飘渺与音乐的和谐。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