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寺

烟波缥缈散花台,祇苑初传鹦鹉杯。 岛上一珠悬照乘,江中双树辨如来。 林开碧嶂孤城转,水合青天两岸回。 已泛仙槎逃苦海,欲乘灵气望蓬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珠寺:位于广州珠江中的一座小岛上,是广州著名的佛教圣地。
  • 烟波缥缈:形容水面上的雾气缭绕,景象朦胧。
  • 散花台:佛教传说中的一种台,天女散花于此。
  • 祇苑:即祇园,佛教中的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佛教圣地。
  • 鹦鹉杯:一种酒杯,形状似鹦鹉,这里可能指佛教中的某种仪式。
  • 照乘:指能够照亮车乘的光亮,比喻光明或智慧。
  • 双树:指佛教中的菩提树,象征着佛陀的悟道。
  • 碧嶂:青绿色的山峰。
  • 仙槎:神话中指通往仙境的船。
  • 苦海:佛教中比喻人生的苦难。
  • 蓬莱:中国神话中的仙境。

翻译

在烟波缭绕中,散花台若隐若现,祇园里传来了鹦鹉杯的声音。岛上的珠光如同悬照的智慧之光,江中的双树让人联想到如来佛的悟道。碧绿的山峰在孤城之外展开,青天与水面交汇,两岸回环。我已乘上通往仙境的船逃离了苦海,渴望乘着灵气前往蓬莱仙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海珠寺的神秘与美丽,通过“烟波缥缈”、“鹦鹉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岛上一珠悬照乘,江中双树辨如来”巧妙地将佛教元素与自然景观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智慧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