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路傍古墓

路傍何代墓,欲问了无因。 当日铭碑者,斯焉骨亦陈。 陵谷有回换,况乃绮罗身。 重泉一以闭,千载不复晨。 蒙密荆杞乱,纵横石兽奔。 珠襦为人取,玉体蝼蚁亲。 田狸升树啼,牧竖歌伐薪。 幽幽垄上日,靡靡草间燐。 雍门不足涕,蒿里不足呻。 恨无一杯酒,酹此泉下人。 安见千年后,谁非狐兔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陵谷:山陵和山谷,比喻世事变迁。
  • 重泉:深泉,指墓穴。
  • 蒙密:茂密。
  • 荆杞:荆棘和枸杞,泛指杂草。
  • 石兽:石雕的兽像。
  • 珠襦:缀有珠宝的短衣。
  • 玉体:指尸体。
  • 蝼蚁:蚂蚁。
  • 牧竖:牧童。
  • 蒿里:指墓地。
  • :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翻译

路旁是哪个时代的墓地,想要询问却无从得知。 当日刻碑的人,如今也已化为尘土。 山陵和山谷都经历了变迁,何况那些穿着华丽的人们。 墓穴一旦关闭,千年不再开启。 茂密的杂草和石雕的兽像横七竖八。 珠宝装饰的短衣已被取走,尸体被蚂蚁亲近。 田间的狐狸在树上啼叫,牧童唱着歌砍柴。 墓地上幽幽的阳光,草丛中渐渐消失的磷火。 雍门的悲伤不足以流泪,墓地的哀鸣不足以呻吟。 遗憾没有一杯酒,来祭奠这墓中的人。 怎知千年之后,谁又不是狐兔的尘土。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路旁古墓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陵谷有回换”一句,以山陵和山谷的变迁比喻人生的无常,而“重泉一以闭,千载不复晨”则进一步以墓穴的关闭象征生命的终结。后文通过对墓地荒凉景象的描写,如“蒙密荆杞乱,纵横石兽奔”,以及对逝者遗物的描述,如“珠襦为人取,玉体蝼蚁亲”,加深了这种无常和荒凉的氛围。最后,作者以“安见千年后,谁非狐兔尘”作结,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悲观预见,整首诗充满了哀愁和对生命意义的沉思。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