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均州赴太和行驰道上

百里天街石路平,游人指点近瑶京。 芳林隔水闻花气,虚谷含风有鸟声。 衣上岚光千片落,帷前山色数峰晴。 逢迎道左多真侣,未入云门觉思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均州:地名,今湖北省丹江口市。
  • 太和:地名,今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区。
  • 瑶京:指京城,这里比喻为仙境般的都城。
  • 虚谷:空旷的山谷。
  • 岚光:山中的雾气反射的光。
  • 帷前:帐篷前。
  • 云门:指道观或寺庙的门。
  • 真侣:指道士或修行者。

翻译

百里长的天街石路平坦宽阔,游人在路上指点着,仿佛接近了仙境般的都城。 隔着水面能闻到芳林中花朵的香气,空旷的山谷中传来鸟儿的鸣叫声。 衣服上落满了山中雾气反射的光芒,帐篷前是几座晴朗的山峰。 在道路旁迎接我的是许多真正的修行者,还未进入云门,就已经感觉到思绪变得清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从均州前往太和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百里天街石路平”一句,即展现了旅途的宽广与平坦,给人以豁达之感。后文通过“芳林隔水闻花气”、“虚谷含风有鸟声”等句,细腻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好,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结尾的“逢迎道左多真侣,未入云门觉思清”,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清净心境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双重追求。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