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怀古
岘亭标往胜,楚俗旧登临。
昔堕看碑泪,今伤歧路心。
江山无改易,贤达几消沉。
缅想昔人叹,翻为后代钦。
雍台临汉水,樊口接荆岑。
树似遗棠爱,川如睹洛深。
谁知感慨者,名向此山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岘山:山名,在今湖北省襄阳市。
- 岘亭:位于岘山上的亭子。
- 贤达:有才能、有德行的人。
- 缅想:深切地思念。
- 雍台:古代地名,此处指岘山附近的地方。
- 樊口:地名,位于今湖北省鄂州市。
- 荆岑:即荆山,位于湖北省西部。
- 遗棠:指古代贤人留下的美好影响。
- 睹洛:看到洛水,比喻看到美好的景象。
翻译
岘山上的亭子标志着往昔的胜景,楚地的风俗历来喜欢登高望远。 曾经因为看到碑文而感动落泪,如今却为人生道路的分歧而感到悲伤。 江山依旧,未曾改变,但许多贤能之士已经沉寂。 深切思念昔人的叹息,反而成为后人所钦佩的。 站在雍台俯瞰汉水,樊口与荆山相接。 树木仿佛还留有贤人遗下的美好影响,河流深邃如同看到了洛水的美景。 谁知道那些感慨万分的人,他们的名声正是从这座山中寻得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岘山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贤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江山无改易,贤达几消沉”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的恒常,又暗含了对人才凋零的哀叹。后文通过对雍台、樊口等地的描写,进一步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人物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