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同四家兄读七舍弟疏草述怀
近来忧国泪,肝胆与谁论。
地震连三辅,星妖切上垣。
北庭犹火怪,东海久鲸翻。
燮理群公在,安危一疏存。
春秋凭纪异,衮职仗调元。
独尽回天力,同看悟主言。
弭灾应有术,致变岂无原。
朝讲何年废,吁谟列祖尊。
几人扶社稷,有尔共乾坤。
读罢风涛激,歌残涕泗繁。
匡时平日志,养士累朝恩。
圣德过虞舜,将传辟四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辅:古代京城附近的行政区域。
- 上垣:指天上的星宿。
- 北庭:指北方地区。
- 火怪:指火灾或其他灾难。
- 鲸翻:比喻巨大的变动或灾难。
- 燮理:调和治理。
- 衮职:指高级官员的职责。
- 调元:调整元气,指治理国家。
- 弭灾:消除灾难。
- 致变:导致变化。
- 朝讲:朝廷的讲学。
- 吁谟:呼吁和谋划。
- 匡时:匡正时弊。
- 养士:培养人才。
- 虞舜:古代贤君,以德治国。
- 辟四门:开放四方,指广纳贤才。
翻译
近来,我为国家忧虑而流下的泪水,心中的肝胆之言又能与谁诉说?地震接连在京城附近发生,天上的星象也预示着不祥。北方地区仍然遭受火灾等怪异灾难,东海也长久以来动荡不安。朝廷中的群臣正在调和治理,而一封关乎国家安危的奏疏保存了下来。春秋时期依靠记录异常来警示,高级官员则依靠调整元气来治理国家。我独自尽力回天之力,与众人一同领悟君主的言论。消除灾难应该有方法,导致变化难道没有原因吗?朝廷的讲学何时被废止,呼吁和谋划以尊重列祖列宗。有几人能扶持社稷,有你们共同支撑乾坤。读完这些,心中风涛激荡,歌声停止后,泪水如雨。平日里我志在匡正时弊,历代朝廷培养人才的恩情深重。圣上的德行超过了虞舜,将会广纳贤才,开放四方。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朝廷治理和时局的关切。诗中,“忧国泪”、“地震”、“星妖”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国家的危机,而“燮理群公”、“安危一疏”则体现了作者对朝廷治理的期望。通过对比“春秋纪异”与“衮职调元”,作者强调了历史警示与现实治理的重要性。最后,作者以“匡时”、“养士”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以“圣德过虞舜”寄望于君主的贤明,期望国家能够广纳贤才,实现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