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平赴大梁途中作
我行自幽蓟,历览道途赊。
夙夜将臣节,文章忝国华。
畏人潜问柏,避邑屡回车。
伏石形疑虎,恒山势似蛇。
古原丛枳棘,平野莽风沙。
息驾寻冰井,休徒倚岸花。
旱云朝带雨,火岫晚蒸霞。
暑月罢征传,秋风待使槎。
东山咏果裸,南国沤苴麻。
晋俗多栽枣,梁亭始灌瓜。
嗟予惯行役,那得久无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蓟:古代地名,指今河北省北部及北京市一带。
- 赊:远。
- 忝:谦辞,表示有愧于。
- 潜问柏:暗中询问柏树,指在路途中寻求指引或安慰。
- 恒山:山名,位于今河北省。
- 枳棘:带刺的灌木。
- 冰井:指冰凉的井水。
- 火岫:火山或热气腾腾的山。
- 使槎:使者的船。
- 果裸:果实。
- 沤苴麻:浸泡麻,指制作麻布的工序。
- 行役:旅途劳顿。
翻译
我从北平出发前往大梁,途中历经了漫长的道路。我始终保持着臣子的忠诚,我的文学作品也愧对国家的荣耀。我在路上小心翼翼地询问柏树,为了避开某些地方而多次调转车头。山石的形状让我怀疑是虎,恒山的山势像蛇一样蜿蜒。古老的平原上长满了带刺的灌木,平野上风沙莽莽。我停下车来寻找冰凉的井水,休息时倚靠在岸边的花旁。早晨的旱云带着雨意,傍晚火山般的山峰映照着晚霞。在暑月里我结束了征途,期待秋风中使者的船只。我在东山咏叹着果实,南国里浸泡着麻布。晋地的习俗是多种植枣树,梁亭开始灌溉瓜田。唉,我已经习惯了旅途的劳顿,怎能长久地没有家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从北平到大梁的旅途经历,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诗中,“畏人潜问柏”等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不安与寻求指引的心情。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旱云朝带雨,火岫晚蒸霞”,展现了旅途中的变幻莫测。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体现了旅途劳顿后的深切感慨。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
区大相的其他作品
- 《 回至英州九日登南山寺张明府载酒 》 —— [ 明 ] 区大相
- 《 慈圣皇太后圣节皇极门朝贺 》 —— [ 明 ] 区大相
- 《 秋日寺居遣兴 》 —— [ 明 ] 区大相
- 《 中山问酒家 》 —— [ 明 ] 区大相
- 《 岭上望中原 》 —— [ 明 ] 区大相
- 《 章元礼寓善果寺与林咨伯潘象安出访 》 —— [ 明 ] 区大相
- 《 庚子三月三日再效兰亭体 》 —— [ 明 ] 区大相
- 《 闻叶中丞复自洮州移镇甘肃奉寄 》 —— [ 明 ] 区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