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日陪焦陶二太史黄庄刘冯吴五吉士潘中秘宴非幻上人众芳亭

春游懒逐少年场,僻地移尊野兴长。 径草眠烟侵坐席,天花落涧引行觞。 风飘弦管催黄鸟,尘带香帘出绿杨。 闻道兰亭好修禊,何如高咏竹间房。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巳日:古代节日,农历三月初三。
  • 太史:古代官名,负责编纂史书和天文历法。
  • 吉士:古代官名,负责祭祀和礼仪。
  • 中秘:中书省的秘书,负责文书工作。
  • 非幻上人:可能是指一位僧人或道士,名字带有超脱尘世的意味。
  • 众芳亭:一个亭子的名字,意指周围花草繁多。
  • 移尊:移动酒杯,指饮酒。
  • 野兴长:在野外的心情愉悦而持久。
  • 天花:这里指落花。
  • 行觞:举杯饮酒。
  • 黄鸟:黄莺。
  • 修禊:古代一种在水边举行的净化仪式,通常在春季。

翻译

在春天的节日里,我懒得跟随年轻人去热闹的地方,而是选择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与几位官员和一位名叫非幻的上人在众芳亭饮酒,享受着野外的乐趣。小径上的草被烟雾笼罩,几乎触及我们的座位,落花随着涧水流下,我们边走边举杯饮酒。风中飘来弦乐和管乐的声音,似乎在催促黄莺歌唱,尘土带着香帘从绿杨树间飘出。听说兰亭是个好地方,适合举行修禊仪式,但在这里高声吟咏,感觉就像在竹林中的房子一样惬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春天选择与几位官员和一位僧人在野外亭子中饮酒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径草眠烟”、“天花落涧”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比“兰亭修禊”与“竹间房高咏”,展现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偏好和对繁华世界的淡漠。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自然美的生活态度。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