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张文献祠

一代孤忠在,千秋大雅存。 诗才推正始,相业忆开元。 曝日陈金鉴,蒙尘想剑门。 更吟羽扇赋,摇夺不堪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拜见。
  • 张文献:指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九龄,因其谥号“文献”,故称。
  • 区大相:明代诗人。
  • 孤忠:指忠诚而孤独无助的人。
  • 大雅:指高雅的文学作品。
  • 正始:指诗歌的正宗和开始,这里指张九龄的诗歌成就。
  • 相业:指担任宰相的政绩。
  •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这里指张九龄在开元时期的政治成就。
  • 曝日陈金鉴:曝日,晒太阳;陈金鉴,指陈列的珍贵文物。这里可能指张九龄的政治遗迹或影响。
  • 蒙尘:指受到忽视或遗忘。
  • 剑门:地名,位于今四川省,这里可能指张九龄的故乡或与其有关的地方。
  • 羽扇赋:指张九龄所作的文学作品,羽扇象征文雅。
  • 摇夺:指动摇或夺取,这里可能指张九龄的政治影响或文学成就受到挑战或争议。

翻译

一代忠诚孤独的身影犹在,千秋之后他的文学作品依旧高雅流传。 他的诗歌才华被推崇为正宗,他的政治成就让人回忆起开元盛世。 在阳光下陈列的金色文物,让人想起他曾经的辉煌;而今他却像被尘土覆盖,令人怀念剑门的故土。 他的《羽扇赋》更是让人吟咏,但其间的摇摆与争议,已不堪细论。

赏析

这首诗是对唐代名相张九龄的赞颂与怀念。诗中,“孤忠”与“大雅”并提,既表达了对张九龄忠诚品格的敬仰,也赞美了他的文学成就。通过“曝日陈金鉴”与“蒙尘想剑门”的对比,诗人描绘了张九龄辉煌与落寞的两面,突显了历史的沧桑感。最后提及的《羽扇赋》及其“摇夺”,则反映了张九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争议与影响,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思考。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