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听刘季德吹箫

昔有秦台客,遗氛住绛霄。 忽传飞凤引,独下彩云朝。 奈此远游意,怅然仙路遥。 乘鸾无处所,瑶管若为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秦台客:指传说中居住在秦台的仙人。
  • 遗氛:遗留下来的气息或痕迹。
  • 绛霄:指天空,仙境。
  • 飞凤引:指凤凰飞翔的引导,比喻美妙的音乐或仙乐。
  • 彩云朝:彩云,指五彩缤纷的云;朝,早晨。
  • 乘鸾:乘鸾驾凤,指仙人乘坐的神鸟。
  • 瑶管:指箫,因其材质珍贵,故称瑶管。

翻译

昔日有居住在秦台的仙人,留下了仙境的气息。 突然传来凤凰飞翔的引导之声,独自在彩云缭绕的早晨降落。 奈何这远游的意愿,让人怅然若失,仙路遥远。 乘着鸾凤却无处可去,那瑶管的箫声又该如何吹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仙人远游的意境,通过“秦台客”、“绛霄”、“飞凤引”等词语,构建了一个神秘而遥远的仙境。诗中“怅然仙路遥”表达了仙人对于遥远仙路的怅惘,而“乘鸾无处所,瑶管若为调”则进一步以乘鸾无路、箫声难调的形象,抒发了仙人对于仙境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于仙境的无限向往和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感。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