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六月十四夜起对月
羁人易为感,久客难为悦。
闻君中夜起,爱此林上月。
素影流轩墀,清光对城阙。
井上梧阴多,檐际露华结。
在物忌太盈,处圆先虑缺。
及此未圆时,冰壶坐自澈。
珍簟已迎凉,纨扇将辞热。
轮满即亏候,暑退成寒节。
并起千恨端,弥伤万里别。
还寐复何如,佳期杳燕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羁人:旅人,在外漂泊的人。
- 轩墀:古代宫殿前的石阶,这里指月光照在台阶上。
- 城阙:城门两旁的瞭望楼,这里泛指城墙。
- 梧阴:梧桐树的阴影。
- 露华:露水凝结成的珠状物。
- 冰壶:比喻清澈透明的心境。
- 珍簟:珍贵的竹席。
- 纨扇:细绢制成的扇子。
- 轮满即亏候:指月圆之后便是月缺,比喻事物达到顶峰后必然衰退。
- 暑退成寒节:指夏天过去,秋天来临,天气变冷。
- 杳:遥远,不明确。
翻译
旅人在外容易感到忧愁,长时间离家难以感到快乐。听说你半夜起来,喜爱这林间的月光。月光照在台阶上,清冷的光辉对着城墙。井边的梧桐树影重重,屋檐下露水凝结。事物最忌讳太过圆满,处于圆满状态时就要考虑缺失。在这还未圆满的时刻,心如冰壶般清澈自明。珍贵的竹席已经带来了凉意,细绢扇子即将告别炎热。月圆之后便是月缺的时刻,夏天过去,秋天来临。同时引发无数的忧愁,更加伤感于万里之外的离别。再次入睡又有何意义,美好的相聚遥遥无期,如同燕越两地相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在夜晚对月思乡的情景,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离别之痛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象和比喻,如“素影流轩墀”、“井上梧阴多”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同时,诗人通过对月亮圆缺、季节更替的观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苦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
区大相的其他作品
- 《 南行酬别徐鸣卿武选四首并次来韵 》 —— [ 明 ] 区大相
- 《 燕京风霾连日春昼阴冥不得跨蹇驴出郭怅然有作 其三 》 —— [ 明 ] 区大相
- 《 谢彦云谒选得书举子邀予共醉喜赋 》 —— [ 明 ] 区大相
- 《 送梁同年赴越西幕名炫 》 —— [ 明 ] 区大相
- 《 赠七弟 》 —— [ 明 ] 区大相
- 《 羊城八景石门返照 》 —— [ 明 ] 区大相
- 《 送薛行人宣慰朝鲜 》 —— [ 明 ] 区大相
- 《 偕七舍弟游崇元观共题罗太史雪浪阁 》 —— [ 明 ] 区大相